Linux为串口上网提供了丰富的支持,比如PPP(Peer-to-PeerProtocol,端对端协议)和SLIP(SerialLineInteceProtocol,非常老的串行线路接口协议),这里所说的上网是指把串口当成一个网络接口,通过封装网络数据包(如IP包)以达到无网卡的终端可以通过串口进行网络通信请看如下
Linux为串口上网提供了丰富的支持,比如PPP(Peer-to-PeerProtocol,端对端协议)和SLIP(SerialLineInteceProtocol,非常老的串行线路接口协议),这里所说的上网是指把串口当成一个网络接口,通过封装网络数据包(如IP包)以达到无网卡的终端可以通过串口进行网络通信。但是使用这两种协议必须得到内核的支持。例如,如果在没有配置PPP的Linux中使用PPP,除了安装PPP应用层软件外,还必须重新编译内核。SLIP是一个比较老的简单的协议,现在的Linux内核缺省配置都支持,不需要重新编译内核,尽管如此,其源代码看上去有点古怪而复杂。在嵌入式Linux系统使用过程中,如果内核已经被烧入Flash中,而为了节省空间内核又没有提供诸如PPP或者SLIP的支持,当然就没有办法在不重新烧写Flash的情况下直接使用PPP或者SLIP了,事实上用户必须动态加载PPP和SLIP的内核实现模块。对某些嵌入式应用来说移植或者修改PPP源代码变成了乏味和繁锁的工作。这里介绍一种非常经济而且实用的实现串口上网的简单方法。
Linux简单串口上网原理
简单串口上网的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LinuxBoxA和LinuxBoxB是两个安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嵌入式设备),它们通过一条串口通信线(nullmodemcableline)连接。控制串口通信的服务进程server读和写两个字符设备:发送字符设备sendingdevice和接收字符设备receivingdevice。在内核空间,伪网络设备驱动程序pseudonetworkdriver可以直接读写发送字符设备和接收字符设备,事实上在内核空间它们之间的通信只是对共享缓存区的读写而已。伪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具有大部分普通网卡驱动程序提供服务功能,只是没有硬件部分代码的实现而已。当用户空间的进程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其首先让数据经过Linux操作系统的TCP/IP处理层进行数据打包,然后把打包后的数据直接写入sendingdevice,等待server进程读取,最后通过串口发送到另一个LinuxBox的server进程;而当server进程发现有数据从串口传送过来时就把数据写入receivingdevice,伪网络驱动程序发现receivingdevice设备有新数据的时候,就又把数据传递到TCP/IP层处理,最终网络应用程序收到对方发来的数据。本文设计的源程序主要有三个,ed_device.c、ed_device.h、server.c。其中在ed_device.c是串口上网的内核部分的主程序,包含字符设备和伪网络接口设备程序,server.c负责串口通信。主文件ed_device.c中包括的头文件在源程序中,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Linux串口上网设备加载和注销形式
Linux串口上网程序的整个内核部分是以LKM(LoadableKernelModule)形式实现的。LKM加载的时候完成伪网络设备、发送字符设备、接收字符设备的初始化和注册。注册的目的是让操作系统可以识别用户进程所要操作的设备,并完成在其上的操作(比如read,write等系统调用)。Linux加载模块,实际上就是模块链表的插入;删除模块象是模块链表的删除。
初始化内核模块入口函数init_module()中包括对字符设备的初始化入口函数eddev_module_init()和伪网络设备初始化入口函数ednet_module_init()。
在内核需要卸载的时候,必须进行资源以及设备注销,cleanup_module()完成这个任务。函数cleanup_module()中用eddev_module_cleanup()来字符设备占用的资源(比如分配的缓存区等);有ednet_module_cleanup()来伪网络设备占用的资源。本文的内核部分模块程序编译后就是ed_device.o,加载后使用lsmod命令查看,模块名就是ed_device。模块ed_device的加载和注销函数如图2所示。
图2
编写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用户空间的进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和内核空间模块打交道,一种是使用proc文件系统,另一种是使用字符设备。本文所描述的两个字符设备sendingdevice和receivingdevice事实上是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交换数据的缓存区,编写字符设备驱动实际上就是编写用户空间读写字符设备所需要的内核设备操作函数。
在头文件中,我们定义ED_REC_DEVICE为receivingdevice,名字是ed_rec;定义ED_TX_DEVICE为sendingdevice,名字是ed_tx。
200和201分别代表receivingdevice和sendingdevice的主设备号。在内核空间,驱动程序是根据主、次设备号识别设备的,而不是设备名;本文的字符设备的次设备号都是0,主设备号是用户定义的且不能和系统已有的设备的主设备有冲突。IOCTL_SET_BUSY_IOWR(MAJOR_NUM_TX,1,int)是ioctl的操作函数定义(从用户空间发送命令到内核空间),主要作用是使得每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字符设备上,只可进行一次操作。我们可以使用mknod来建立这两个字符设备:
192.168.5.1这个数据结构是用来保存字符设备的一些基本状态信息。ssize_t(kernel_write)(constcharbuffer,size_tlength,intbuffer_size)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它的作用是为伪网络驱动程序提供写字符设备数据的系统调用接口。magic字段主要是标志设备类型号的,这里没有别的特殊意义;busy字段用来说明字符设备是否是处于忙状态,buffer指向内核缓存区,用来存放读写数据;mtu保存当前可发送的网络数据包最大传输单位,以字节为单位;lock的类型是自旋锁类型spinlock_t,它实际以一个整数域作为锁,在同一时刻对同一字符设备,只能有一个操作,所以使用内核锁机制防止数据污染;data_len是当前缓存区内保存的数据实际大小,以字节为单位;file是指向设备文件结构structfile的一个指针,其作用主要是定位设备的私有数据file->private_data。定义字符设备structed_deviceed[2],其中ed[ED_REC_DEVICE]就是recevingdevice,ed[ED_TX_DEVICE]就是sendingdevice。如果sendingdeviceED_TX_DEVICE没有数据,用户空间的read调用将被阻塞,并把进程信息放于rwait队列中。当有数据的时候,kernel_write()中的wake_up_interruptible()将等待进程。kernel_write()函数定义如下:
字符设备被注册成功后,内核把这两个字符设备加入到内核字符设备驱动表中。内核字符设备驱动表保留指向structfile_operations的一个数据指针。用户进程调用设备读写操作时,通过这个指针访问设备的操作函数,structfile_operations中的域大部分是指向函数的函数指针,指向用户自己编写的设备操作函数。
tags:192.168.5.1